欢迎来到24直播网!
您的位置:首页 > 足球资讯 > 中超
文旅速评:苏超作业,精简借鉴之道
发布者:24直播网 更新时间:2025-06-18 19:39:00 已被浏览:

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的记者孙远明报道,当前“苏超”联赛的第四轮赛事正在火热进行中。比赛现场的声浪早已超越了赛场本身,延伸到整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。

随着赛事的火热进行,“苏超”不仅成为了体育迷们的焦点,更悄然撬动了整座城市文旅经济的深层脉动。据江苏智慧文旅平台的监测数据显示,无锡、扬州、徐州、连云港、淮安这五个主场城市的上周末外地游客量相比6月7、8日的周末增长了48.28%。这一数据的背后,是“苏超”联赛对文旅消费的强大拉动效果。

自从“苏超”开赛以来,赞助商的数量从最初的6家迅速飙升至19家,可见其商业价值的巨大潜力。更有媒体报道,“苏超”凭借5-10元的低价门票,为全省带来了超过3亿元的收入,平均每座城市增收超过2000万元。这些令人瞩目的成绩,难怪会有不少城市想要效仿,推出自己省市版本的“苏超”。

然而,足球比赛虽然形式相似,但每个城市的文化和土壤却各不相同。简单的形式复制可能在网络上风靡一时,但很快便会被淹没在庞大的信息海洋中。那么,“苏超”的模式是否可以复制和借鉴呢?专家和媒体已经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分析。无论是历史文化的积淀,“十三太保”的独特魅力,还是各行各业群众参与的“全民性”,亦或是频繁的网络造梗……目前来看,都没有一个清晰的方向能够明确指出其他城市应该如何效仿。

那么,“文体旅”到底如何融合才能大放异彩呢?我们应该放眼观察那些曾经火遍一时的淄博烧烤、贵州村超、天水麻辣烫以及哈尔滨等地。他们成功的背后都遵循着“爆点引流——体验场景——综合消费”的模式。即通过独特的魅力吸引流量,再通过文化内涵和综合体验将流量转化为文旅的“留量”和经济“增量”。这也正是文旅融合的核心所在:文化是魂,旅游是体,以文化塑造旅游,以旅游彰显文化。

在这个过程中,每个城市都需要找到自己的特色化、品牌化、主题化的“引爆点”。没有所谓的“突然”爆火,所有的成功都是事在人为。“苏超”的成功就是一个例子,这个全省联赛早在年初就已被写入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,明确了持续推进健康江苏建设和发展全省城市足球联赛的目标。这样的规划不仅推动了体育事业的发展,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借鉴的范例——多关注自身特色,挖掘和培育自身资源,去打造自己的“引爆点”。

以山东为例,近年来山东积极丰富体育旅游产品供给,推进“体育赛事进景区”行动。威海以健步球为媒介,精准吸引韩国游客;日照、德州、东营等地则依托各自特色赛事吸引游客。从青岛的帆船到东营的马拉松,从泰山的登山节到潍坊的风筝会,这些赛事不仅擦亮了“好客山东”的金字招牌,更与“好运山东”的体育新名片相互赋能,为地方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。

再看“苏超”盛况的内在逻辑,这不仅仅是体育的狂欢,更是城市文化的传声筒。当赛事根植于地域文化土壤中时,它便升华为鲜活的文化符号和沉浸式消费场景。游客在观看比赛的同时,也能游历这座城市,最终提升的是城市的整体影响力和美誉度。

展望未来,要将体育赛事的“流量”转化为城市发展的“留量”,我们需要深耕本地文化,深度挖掘地域文化基因。赛事设计必须避免“千篇一律”,让每一场活动都成为讲述地方故事的独特窗口。同时还要强化“赛事+”的综合服务,完善从“吃住行游购娱”的全链条服务,让游客乘兴而来、尽兴而归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真正撬开文旅的“富矿”,为地方的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。

记住,“引爆点”并不局限于体育赛事,它可能是一种美食、一种独特的玩法……每个城市都需要静下心来,培育自己的独特优势。